新闻中心
《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九条建议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点
- 分类:行业动态
- 发布时间:2018-12-17 17:33
摘要:《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九条建议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点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举行的《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结题暨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出席。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国研经济研究院董事长王忠宏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有关部委的专家参加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研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布发布
《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九条建议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点
摘要:《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九条建议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点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举行的《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结题暨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出席。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国研经济研究院董事长王忠宏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有关部委的专家参加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研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布发布
- 分类:行业动态
- 发布时间:2018-12-17 17:33
《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九条建议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点
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举行的《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结题暨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出席。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国研经济研究院董事长王忠宏主持。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有关部委的专家参加了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国研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布发布《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并介绍了主要内容。据介绍,报告分别从前言、食品安全现状与问题、安全食品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食品溯源体系建设、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条建议、乌兰察布市示范工程六个章节进行分析和论述。
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国民健康的必然需要,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食品安全实施党政同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让人民吃得放心的具体要求,并且把我国的食品安全从社会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报告称,在国家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多发、频发。
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刘崇森在发布会上说,我国食品安全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食源性疾病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农残、重金属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三是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四是利用互联网针对中老年等特殊群体的食品、保健品欺诈。这些问题覆盖面之广,影响之大,使食品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安全典型领域,是我国目前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注、也是媒体聚焦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进行全面治理。
报告表示,消费者需要安全食品。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损害身体健康的食品。
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形成社会信任的安全消费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如何促进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对此,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设国家安全食品安全追溯的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安全食品追溯”的溯源体系完成,可以在食品的包装上、说明书、产品广告等使用“安全食品”证明商标,使用具有防伪功能的多维彩码为安全农产品、食品完成追溯,实现对安全食品完成一标一物一码的追溯,按照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4月1日颁布的《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追溯制度的若干规定》要求,建立安全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成为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追溯体系。
二是明确主体权责,强化共治意识,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食品安全的治理,不是靠政府单打独斗就可以得到治理的。实践证明,单靠政府部门监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构建各主体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治理体系,变“监管”为“治理”,才能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标本兼治。共建共治的治理体系主要由共治主体结构和责任结构组成,既要明确共治的主体,也要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处理好与其他主体的边界。共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媒体、公民等。在理清共治主体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各主体在共治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认识和把握各主体尤其是政府的角色定位。要在《食品安全法》细化社会共治主体各自的权责,明晰各主体的权力边界,实现权力、责任、利益的统一。
三是完善食品法律责任体系。应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条例实施细则》,从法律上对食品安全的方针、原则、政策、措施及监管体制、主体、法律责任等予以规定。在法律责任上,应加大处罚力度,设连带责任,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健全食品安全预警监控制度、奖励举报制度和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四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执法效力。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包括食品本身的标准,加工操作规程等各项标准,以及标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建立科学、统一和易于实际操作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
五是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电子监控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推动企业主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并增加食品安全保障投入,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建立全方位的市场监管体系,使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食品安全管控无缝隙、精细化、企业与监管部门双赢的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六是建立互联网信息化监管和安全食品电商销售新模式。依托无线网络、GPS定位、移动终端等互联网技术,建立“互联网+移动监管平台”。实现精准定位和移动执法。实现从传统监管向快捷、精准、高效的信息化监管转变。依托互联网+交易平台、移动互联网+交易平台,为社区千家万户提供安全营养健康食品,保障人民百姓的身体健康。
七是安全食品标识的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食品的安全标志。“安全食品”和“安全饮品”证明商标是食品、饮品属性的标志,具有传递信任的证明力度。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通过食品安全认证机构对食品的安全认证或食品的安全检测,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认证标准,。
八是营造良好的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政、产、学、研、用、金、媒合作的安全食品产业链创新网络,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标准化服务和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安全食品产业链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统筹结合现有资金和基金渠道,为企业开展产业链创新与应用提供融资支持。
九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食品企业须完成信用资质认证,用信用来捍卫我国的食品安全,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落实以中国安全食品企业信用资质的认证,用信用来捍卫食品的安全,完善共治主体间的信任与协调机制。共治主体间的信任是建立协调机制的基础,信任机制的建构有利于合作秩序的产生与维护。一是加强安全食品企业信用制度化建设,要建立一套制度化的信任体系以约束与惩戒失范行为。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报告指出,食品安全事关基本民生。治理食品安全风险,防范食品安全事件,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满意度,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来源:证券日报网
Copyright © 2019-2021 上海顶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303907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上海